楚雄州坚持“六因”增强“六性” 创新“765432”方法巩固拓展“五老”宣讲新成效
|
楚雄州坚持“六因”增强“六性”
创新“765432”方法巩固拓展“五老”宣讲新成效
楚雄州老干部部门不断巩固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宣讲访谈工作成效,坚持“六因”制宜、增强“六性”,探索“765432”工作方法,切实推动“五老”讲好中国故事、传播好楚雄声音、助力基层社会治理。
坚持因事制宜,增强“七进”客体针对性。针对受众客体的不同需求组织开展“进机关、进社区、进农村、进学校、进企业、进老年学习活动及养老休养阵地、进家门”宣讲访谈,选定个性化、差异化的宣讲主题,助力培育有理想、有道德、有文化、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。坚持因需制宜,增强“六类”群体有效性。针对干部群众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分“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群体、离退休干部党员群体、老年大学学员及老年社团成员群体、异地安置(居住)和出行不便老同志群体、基层群众群体、青少年群体”六类群体,分类确定个性化、多样化的宣讲模式及主题,采取集中、分片、上门、“互联网+”等多种方式,特别是在疫情防控中全州各级老年大学用网课实现“停课不停学”、20多个党支部远程在线主题党日、州委办公室和禄丰县委组织部拍摄《老同志也要保守国家秘密》等2部微党课视频,切实提高了宣讲有效性。坚持因才制宜,增强“五老”主体丰富性。认真落实楚办发〔2017〕19号关于“全面推动‘彝州银发人才二次开发工程’深入开展”的要求,建立完善“银发人才库”,并以老干部、老战士、老专家、老教师、老模范为重点,积极引导发展一批、典型示范带动一批、上门拜访请出一批、关心关爱凝聚一批、择优遴选推荐一批“五个一批”不断丰富“五老”门类和银发人才储备,全州现已储备“五老”宣讲人才170余名。坚持因势制宜,增强“四品”载体实用性。坚持“整合资源、共享共用、减轻负担”原则,充分运用现有各县市“银发志愿服务品牌载体、县域宣讲品牌载体、特色文化品牌载体、老年社团品牌载体”四个品牌为载体,突出一地一特色、一类一模式组建宣讲访谈团队11个、宣讲小分队20个支,州“五老”宣讲团、姚安老干部宣讲团、武定延研会老同志宣讲队等团队宣讲形成常态长效,有效增强了宣讲实效。坚持因人制宜,增强“三话”整体有效性。坚持“什么人听、讲什么话”,灵活运用“普通话”“方言话”“民族话”形成“三话”宣讲特色,真正有效地将党的声音传播到彝州各个领域、不同群体, 传遍彝州大地,让广大干部群众受教育受教育受启发,疫情防控期间州“五老”宣讲团成员张汝发的小喇叭宣讲车在元谋县老城乡各村组用“土话”讲授防控知识一度成为佳话。坚持因地制宜,增强“两馆”实体引领性。全州各级组织(老干部)工作部门认真挖掘老同志中的乡土乡贤人士,助力建好用好楚雄市乡贤馆等一批县市、乡镇乡贤馆和行政村、自然村村史馆以及州干休所离退休干部教育基地等阵地,有效引领干部群众知史爱党、知史爱国、知史爱乡。
上一篇:楚雄州出台“十个”规范机制做好离退休干部精准服务工作
下一篇:没有了